钱塘江是东南沿海的独立河流,是浙江省的母亲河,万年来孕育了多彩的地域历史文化,更催生了与时俱进的浙江永立潮头精神。加快“钱塘江文明”基因解码,对于助力浙江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赋能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钱塘江文明”的梳理挖掘、保护研究和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浙江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7月16—17日,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杭州城研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届“钱塘江文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杭州圆满举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陕西、云南等省内外百余名专家齐聚杭州,为进一步提升“钱塘江文明”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蓝汉林主持。浙江省政协副秘书长薛鸿翔,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杰,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等领导谢利根先后致辞。城研中心向浙江工业大学中国钱塘江文明中心赠送杭州城市学研究成果。
钱塘江流域是古代世界文明高峰宋韵文化的核心,钱塘江流域孕育的钱塘江文明,对于中华文明、世界发展乃至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来自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荔、中国营造文化研究中心祁嘉华等6位专家从地理、历史、领域多维角度就钱塘江文明中所体现的内涵与标志进行分享。
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庭作题为《江河湖畅快奔流情景水完美交融——坚持不懈打造钱塘江畔壮丽景观》的主旨讲演。张建庭指出,“江河湖,畅快奔流,情景水,完美交融。钱塘江畔的壮丽景观是杭州市民的骄傲,也是其他省市纷纷学习的典型。”对下一步的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建立或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挖掘、整理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坚持改善水质促进旅游业发展。
围绕着推动“钱塘江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标识,助力“文明交流互鉴”;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钱塘江文明” 基因解码,展示共同富裕的文明意义;打造宋韵金名片,夯实“钱塘江文明”体系,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强化区域协同共筑“钱塘江文明”,推动共同富裕建设;打造“钱塘江文明”标志地,助力杭州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五个主题,多位学者带来了学术论文分享交流,内容环环相扣、视角多元、案例生动。参会成员与报告嘉宾围绕论文主题展开积极讨论,思想碰撞深刻,交流互动热烈。
供稿:陈正怡然
审核:王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