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由浙大继教院企业家校友会建筑分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浙大继教院企业家校友会建筑分会2022年度交流峰会在天元大厦举行。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和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分别作题为《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未来社区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讲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家校友会执行会长邱耀彰出席会议并致辞,建筑分会80余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建工领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邱耀彰致欢迎辞。他首先肯定了建筑分会取得的工作成效。他表示,建筑分会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会员单位专长,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创新发展,在建筑规划、设计、建设和研究等方面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作出了引领社会的有益贡献。他指出,建筑分会要秉承浙大求是精神,接续奋斗,为各会员单位以及土木建筑、环境资源、规划园林等领域的校友们继续提供交流、学习和共享的平台,为各自的企业赋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会上,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作题为《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专题讲座。
当前,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城市基础设施是共同富裕的“先行官”,未来社区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与未来社区规划建设,将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中发挥重要而独特作用。
王国平指出,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由城市经济类基础设施、社会类基础设施、生态类基础设施三部分构成。作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系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具有公益性、生产性、垄断性、系统性、超前性、长期性等六大特征。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就是在传统城市社区范畴的基础上增加“未来社区”“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新空间、新载体、新功能的基本单元,引导“政府”“居民”“物业公司/运营公司”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管理、经营、更新全过程,以全生命周期的资金平衡测算为评价指标,打造“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通勤圈·就业圈·消费圈·社交圈·教育圈·医疗圈·运动圈·休闲圈·生态圈”的新型社区共同体。
王国平强调,当前,几乎所有中国城市政府都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政府负债过高的问题。政府负债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类、社会类、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额债务。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应该是也必须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该也必须具备土地的溢出效应,即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特性。在不增加政府负债的前提下,通过“级差地租”理论,既有可能彻底解决政府投资强度不足的问题,又有可能彻底解决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而实现项目资金平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换言之,要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溢出效应最大化,进而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少负债、甚至不负债的不二法门,必然是、也只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
王国平指出,将未来社区打造成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关键是要创新未来社区的投融资模式与建设运营模式,系统性地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四大难题。用足用好未来社区相关支持政策,特别是要坚持“一调两宽两严”原则。加快打造“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新型合作平台,重点破解未来社区领域信息不对称与商业模式不充分的问题。
互动问答环节,王国平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如何结合、笕桥机场周边如何发展、城市综合管廊如何建设等问题作详细解答。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结合的问题,王国平认为,格局决定眼界,眼界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当前,要高度关注“四位一体”的体育发展大格局,体育系统作为城市社会类基础设施,是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构筑起群众、竞技、产业、文化4个方面的大格局,从规划社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社区化、经营社区化等方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社区化,重点把握理念、设计、环境等环节,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溢出效应最大化,建设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城区、未来城市。
关于笕桥机场周边发展的问题,王国平认为,要高度重视“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进入21世纪,在以传统公共交通(主要是公交汽(电)车站、地铁站、轻轨站等)为导向的tod模式基础上,开始出现向以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节点、高铁站等高速交通为导向的新型tod模式(大tod模式)。诸如高铁组团、空港组团等应运而生,如北京新东站、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就是tod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未来,笕桥机场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以空港为骨干,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衔接为重点,推进“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转变。
关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问题,王国平认为,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经济类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时要优先布局在城市新区、园区、成片开发区,开发过程中要突出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坚持优地优用、集约节约、紧凑发展理念,借鉴2020年4月发布的《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一系列加大城市建设投入的政策文件。广泛应用“xod ppp 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才能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下午,英蓝集团董事长于志强作题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讲座。
于志强以杭州英蓝中心项目为例,介绍了位于有着25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畔和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香积寺之间的项目历时8年的设计理念和改造历程。他指出,杭州英蓝中心是新兴的现代化建筑与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宗教、人文和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的示范和标志性项目,为了保护区域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减轻综合体建筑对一路之隔、拥有千年历史的香积寺的压迫感,主动退后30米,为寺庙让出了天际线,更为杭州城市奉献的一组流传下去的精致建筑雕塑作品。
他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由政府主导,需要政府舆论引导、政策立法、财政支持,要以“今日艺术,明日历史文化遗产”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发展新的项目。他指出,建筑是艺术的凝聚,艺术是建筑的灵魂。在英蓝杭州中心项目的设计和改造的过程中,尊重和礼让周边的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成为项目追求的宗旨,逾130多家优秀的国际和国内设计公司、技术咨询和工程施工单位为该项目服务,基于拯救性、公益性、示范性定位,以保护和成就区域环境,赋予艺术与活力,形成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为目标,最终诠释了“可持续开发——最好的保护是发展”理念。
于志强还分享了其创立“龙马精神”大型机械装置艺术品和“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等公益艺术交流活动。特别是他不遗余力地推动歌剧在中国的传播,通过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举办的英蓝圣诞歌剧音乐会以及著作的诸多歌剧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国际艺术文化交流的绝佳场景,彰显了英蓝集团“将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建筑艺术品,成为流传下去的作品”精神。
会议开始前,王国平会见了于志强等建筑领域企业家,就加快打造“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新型合作平台,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严格要求,积极探索xod导向的优地优用型土地开发模式开展热烈交流。本次会议旨在推动更广泛的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智库之间的互动互融,为合力打造更高质量的发展共同体提供思路借鉴。
建筑分会顾问嘉宾单玉川、王国钰、单鸿斌、陆铜华、白启安、陈建、郭柯蔚、赵华、李春林、韩禹、沈洁、陈胜伟、郭忠、陈阿翠,建筑分会领导班子刘勇、吴向前、刘伯田、童明勇、刘亮、周恒超、蒋勇、李子明、胡贤平、滕玲玲、陈建荣、郭柳枝以及建筑分会理事柴英果、吴学农、柴春飞、孙照等参加上述活动。
供稿:戴 辰
审核:毛燕武